回首在海螺的這十幾年,我不由感嘆,這些年來,在實現節能降耗和轉型升級的高質量發展上,海螺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績,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海螺職工,有幸能參與到海螺的壯闊發展中,這既是我的幸運,也是我的驕傲。
記得2013年5月,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裝備成套部成立海外項目小組,專職負責海外項目機電設備的國內設計選項、成套采購、出口運輸和現場安裝調試管理。年輕的我,有機會從祁陽海螺調到裝備部海外組,師從黃喜軍主管。小組成立后的前半年時間,黃喜軍帶領我們學習裝備機電專業英語課,從各主機設備的英語名稱、工作技術原理、配件組成,到成套合同的翻譯范本、國際海陸運輸條款術語,項目所在國家地區的人文、電網供電概況等,均用英語進行系統學習。
在每晚的學習中,我都會看見黃喜軍接到家里的電話,他總是說,“爸爸馬上就回去了,讓媽媽先輔導,待會到家我再檢查?!彪S著海外項目的逐步鋪開,黃喜軍更多的時間是海外出差,有時是去項目國與供電部門洽談,有時是去當地海關協調設備通關難題,有時則是去設備安裝現場奮戰。
我想,海螺正是有無數這樣的“黃喜軍”們,才使得在海外項目的建設周期、投資成本等方面成為國內行業的楷模。
從裝備部返回到我家鄉所在地祁陽海螺快7年了,我仍會不時想起在老撾瑯勃拉邦最后一次看著黃喜軍快步行走的背影:他走出了旅館的圍墻大門,夾著他慣用的黑色手提皮包,中等身材,略有脫發的頭頂,疾行中全身都充盈著樂觀、激情和朝氣——趕去與拉邦海螺115kV外供電線路的當地電力施工單位商談開工事宜。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一直在路上的我們,用青春和熱血實現海螺水泥國際化夢想的同時,能夠與國家“一帶一路”同頻共振,用水泥澆筑起屬于所在企業和國家的“一帶一路”,善莫大焉。
作為傳統水泥制造業的海螺,從開始就不僅僅是單一的水泥制造企業:余熱發電和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等基本都是與熟料水泥生產線同步建設投運,流淌著循環經濟和社會擔當的原始基因。煤炭、電力能源和環保本是制約水泥企業的主要因素,海螺卻反其道而行之,目前在探索太陽能光伏發電、生物質綠色能源和危廢固廢處理等產業上有了新的發展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蓬勃發展。這些橫縱向產業鏈的發展又反過來滋潤著水泥主業,使得我們的根更深、葉更茂。
就我所在的祁陽海螺公司,通過實施電收塵改袋收塵、大風機高壓變頻改造、SCR脫硫脫硝等大型技改項目,大力挖掘“向市場要效益”“向指標最優要效益”“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向管理創新要效益”的成本空間,不但順利度過行業低谷期,還保證了基層員工的收入生活水平不降低。
新時期、新氣象。作為海螺人,我們一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精煉水泥主業,在實現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做強做大新能源和環保產業鏈,努力成為行業內國家實體經濟的領頭羊。